放風箏景觀小品的樂趣
天氣轉暖又到了放風箏的好時節,在我國山東濰坊有最大的風箏博物館,走在濰坊街頭到處都是風箏元素,公園中還有各種放風箏景觀小品,風箏,又叫紙鳶,在我國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,風箏節不僅僅是為市民提供的娛樂節日,更是具有延續中國文化的傳承作用。
古往今來,無數歷代文人墨客吟詠風箏,寄托情懷,走在風箏走廊,看著人們認真放飛超大型的風箏,千米長串風箏、特技風箏還有風箏大師的特技表演,利用調皮的風,失敗一次次,但終會成功。這熱鬧歡樂的場景讓人融入其中,情不自禁用相機捕捉這美好的畫面。
風箏起源于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齊魯一帶。古代哲學家墨子"居魯山,碩木為鳶,造三年成,飛一日而落";魯班聞聽后,“削竹為鵲,三日不下”。因此業內一般將魯班看做是風箏的發明者。五代時的李鄴在紙鳶頭上系竹哨,放飛時,風入竹哨,發出像“箏”一樣的聲音,始稱“風箏”。
楚漢之爭中,韓信令做牛皮風箏,張良座風箏中用簫笛吹奏楚曲??梢哉f,早期的風箏是木質的,不是紙質的;不是用來娛樂的,而是用于軍事。從隋唐開始,由于造紙業的發達,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;到了宋代,放風箏才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。
北方非常適合放風箏,首先,一年四季風都大,幾乎不用跑,風箏就能借風力飛起來;其次,公園中場地空曠,風箏有起飛和上升的空間,不那么容易被樹枝和其他建筑掛住,在北方放風箏幾乎就在云朵之下,非常有樂趣。
推薦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動物雕塑中銅獅子的正確擺放方法
- 家宅中的動物雕塑——銅牛
- 銅關公的形象與擺放
- 關公雕塑為什么道觀里供養佛寺院也供養呢?
- 現代校園安裝孔子雕像有什么意義?
- 銅雕佛像所帶給我們的審美感體現在哪些方面
- 銅雕佛像的產生對于佛教有巨大的寓意
- 創作名人雕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
- 大學校園里為毛澤東塑像是什么傳統?
- 鼎的擺放風水禁忌